服務熱線
18613981349
淺析標準砝碼計量的基礎作用 說明:
標準砝碼計量學是研究一切有關測量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科學。其內容包括研究確定計量單位和單位制、計量單位的復現方法和建立基準、標準體系、量值傳遞和溯源方法,誤差理論及測量結果的質量保證。我們知道,事物的性質是由質和量兩方面來體現的。經驗表明,科學研究往往是由定性的觀察開始的,最后以理論來表述。通過數學表達是對自然規律最嚴謹的描述,沒有定量的實驗觀測便難以證明這種表達的正確性,這一點在物理學中表現得尤其突出。所以,計量學的發展與物理學的發展關系密切。
自然科學的發現為技術發展奠定了基礎。但技術成果若沒有可供工程計算的基本數據就不可能進行工程設計,也不可能形成規模生產的能力,不言而喻,測量是獲取基本數據的手段?,F代化生產是專業分工的社會化生產,產品要有互換性,要求對工藝過程進行嚴格的控制以保證產品性能的一致性,保證產品質量生產過程中的測量和控制。不可能像手工作業憑經驗操作,而要求對多學科工藝參數進行在線的甚至隨機的測量和控制。在商品的制造生產中,要求低投入多產出,提高勞動效率、節約原材料,即降低投入與多產出比兩大方面。顯然生產過程中的自動化是當前提高勞動生產效率的主要途徑,而節約原材料和能源除了有賴于設計和工藝方法的改進,還與生產過程的控制有關,自動測量不但替代了人的感官功能,并且在靈敏度、量程以及忍受的環境條件方面早已超出人類感官的范圍,有些人類尚無法感覺到的物質和現象,我們可用傳感器探測出來。所以測量是人類獲取生產過程信息的重要途徑。
計算機的出現推動了第三次工業革命。20世紀90年代以來,由于計算機和光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,引起了世界范圍以“信息革命"為時代標志的科技大進軍。信息科學是獲取信息、傳遞信息和處理信息的科學。人們獲取信息,甚至對自然的認識,是由感性到理性,由定性到定量的過程?,F代科學對自然的探索主要靠更精密、更靈敏、更高級的傳感器技術及測量標準砝碼定量而精確地獲得信息。例如,對遙遠的星際發出的脈沖波譜需要進行準確的定量分析;對醫學診斷中應用的核磁共振需要極高準確度的頻率測量;對微小的脫氧核糖酸(DNA)也需要進行精確的測序。所有這些測量使用的標準砝碼都必須通過計量校準,從確保其測量結果的準確可靠性來講,計量科學技術是準確獲取信息的基礎和保證。
計量與當代科學技術有著密切互動關系。當代基礎性研究在繼續依靠科學家創造性思維的同時,越來越依靠于復雜、精密、宏大的實驗系統和科學測量手段。20世紀60年代對宇稱不守恒理論的驗證,就是應用美國標準與技術研究院(NIST)的計量標準砝碼設備完成的,從實驗證實了宇稱不守恒的理論。在物理學方面,牛頓力學自奠基以來得到不斷的完善,揭示出各種物理量之間的關系,這些關系是以長度、時間和質量3個量為基本量,以量綱形式來表述的。但在作量的表述時,隨著所采用的基本單位不同而需要引入不同的系數。自1780年法國提出米制作為單位制基礎以來,米制因為以十進制為基礎,顯示出較其他單位制的優越性。同時法國也以當時較為先進的方法,建立了復現單位制的基準,米制逐漸也被其他國家所釆用。除了長度、質量和時間外,溫度、電流、光強和物質的量也是基本單位,再由這7個基本單位導出其他物質的量??茖W技術發展的歷史證明,計量與基礎科學研究和高新技術的關系從來就是相輔相成的,彼此交叉,互相促進、共同發展的。
上述是淺析標準砝碼計量的基礎作用的詳細介紹!
上一篇:確定標準砝碼校準周期的原則